今年6月初去了趟荆州,当天下午两点干完活,顾不上外面酷热的天气,伙同一位当地同事急急忙忙跳上出租车从沙市直奔荆州博物馆。
荆州有些地方可能会看到“唯楚有才”这样的字眼,倘若对楚地历史不了解,那么,一定会觉得这太他妈狂妄和夸张了,在不了解楚地文化的前提下只需看上一遍荆州博物馆,相信所有人都会由衷叹服还真他妈是这样。
青铜器
荆州博物馆的青铜器也是非常牛逼,别的地方有的它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它也有。然而,青铜器不是荆州博物馆的重点。
商代铜罍
战国铜提梁壶
战国镂孔熏杯
战国铜樽,酒器,自宋到清的古物研究者一直认为此类器物为奁,作用是盛放化妆用品,直到近代山西右玉发掘出一具带有铭文的此类器物才得以确认实名为樽,同时铭文记载了它的功用为温酒器
东汉铜人推磨
战国铜鼎
西汉孔雀熏炉
春秋铜斗
春秋铜匜
扁壶
錞于,古代的军乐器,上粗下细,顶部有虎形钮,春秋时期出现,盛行于战国时期。
汉代铜镜
-
西汉四叶四蟠螭纹镜,岳桥印台墓出土
-
西汉四龙纹对称叶纹镜,岳桥印台墓出土
-
云雷纹地蟠螭纹镜,谢家桥一号墓出土,具体年代为西汉吕后五年,吕后五年应该是公元前183年,但博物馆的标签上却标注的是公元前184年
兵器
商代、西周、战国时期的矛、钺等兵器:
荆州博物馆的兵器一定要细细看,这里藏有多把越王剑,吴越多名剑,荆州地区出土了数把吴越地区的兵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
越王州勾剑和越王不光剑,在已知的出土的多把越王州勾剑中荆州博物馆这把州勾剑最为精美。
荆州博物馆收藏的越国剑分别为:越王鹿郢剑、越王盲姑剑、越王州勾剑、越王不光剑,四代四把越王宝剑,当你知道苏州博物馆获得吴王夫差剑的过程多么坎坷就会明白这四把越王剑多么重要。
那么,怎么没见到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呢,吴王夫差矛又到哪里去了,询问了现场工作人员,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的确出土于荆州本地,吴王夫差矛之前确实是藏在荆州博物馆的,但是,但是,现在已经永久性转移到大武汉的湖北博物馆了。
就算被讹走了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截至浏览当日,荆州博物馆在展厅内展出的青铜剑有二十余把(库房里应该还有),这在国内乃至全宇宙也绝对是首屈一指了。
这是一把造型别致的匕首,当时被它深深吸引,正反面都是这种图案,上面的人物脚踏日月,我给它取名叫日月神剑,其实仔细看上面人物身覆鱼鳞,左手握着一条类似龙的动物,右手也握着向鱼一样的东西,腰要缠着什么,裆部还有一条龙,头部细节也很丰富,把柄上刻着符号,关键是看把柄上有个T形的镂空,有点像特斯拉的标志。
后来翻到荆州博物馆上有介绍它的页面,正式描述如下:
战国,荆门市车桥大坝出土。通长21.9、内长8、宽6.5厘米。宽直援,前锋尖锐,直内,中部有一穿,阑侧两穿。援两面各铸一神人,头上插羽,双耳珥蛇,睨缠两蛇,一手操龙,一手操蜺,足下踏日月,跨下一龙。内两面饰兽纹,穿孔两旁各有一个铭文,每面两个,全器共四字,字体风格为典型的战国文字。关于铭文的释读,有"大武辟兵""大武弄兵""大武兵栱""兵辟太岁"等几种说法。关于这件兵器的定名,一说为戚,一说为戈。[1]
玉器
去的不是时候,大部分玉器都在北京参加临展,很遗憾,不对,其实也不遗憾,忽然想起来几年前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适逢《荆山有玉——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展》,已经看过这里的部分玉器了,不过下面这块玉器仍然是第一次见。
战国玉覆面,由整块玉制成,五官俱全,覆盖于死者面部。
陶瓷器
西晋陶瓷屋堡
西晋骑吏俑
西晋穿山甲和人面虎身神兽
清代红釉花鸟纹瓶
红陶盉
京山县出土的屈家岭文化红陶筒形器
屈家岭文化彩陶壶形器
筒形彩陶瓶
竹简
展厅内陈列大量的竹简、木牍,但是现场灯光实在昏暗,玻璃罩沾染太多指纹污渍,很难拍到满意的照片。
木牍
竹简木牍
女干尸
西汉女尸馆,这个展馆单独收费,10元,买票时发现两个人的钱包竟然都没现金,还好现场工作人员帮忙微信转账兑换了两张票。女尸为鲁家山古墓墓主,是一具明代干尸,馆内有一名保安专职看守。不论死者生前多么和蔼可亲或是娇小可人,都避免不了香消玉殒后躯体扭曲、面目狰狞、满嘴獠牙的可怖状态,现场过于恐怖,没敢拍照,下图为女尸的三寸金莲鞋和覆盖其胸前的书有汉字和梵文的方巾,梵文尚未破解,汉字为“梵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密秘陀佛尼”。
女尸馆除了女尸还展有一些金器,不过里面光线昏暗,玻璃柜深度太大,很难拍得到。
此地还有一具著名的战国女尸,却是被盗墓者第一时间“发现”的,在去荆州博物馆的路上出租车师傅说“若不被盗墓者破坏这女尸比荆州博物馆的男尸要厉害,盗墓贼今年刚刚被警察抓获”。
男湿尸:凤凰山168号墓展馆
凤凰山168号汉墓除了墓主尸体,还出土有笔、墨、天平衡杆、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木俑、牛骨、鸡蛋、植物种子等五百余件珍贵文物
其中包含一块告地下官吏(告地书)的竹牍:
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大夫遂,自言与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车二乘、牛车一辆、驷马四匹、駵马二匹、骑马四匹。可令吏以从事,敢告主。

这块告地书的内容白话翻译大意是:(汉文帝前元)十三年五月庚辰这一天,居住在江陵县市阳里的五大夫“遂”过世了,他会带领奴婢、车马辎重前来阴间报到,请地下的官吏按照“遂”(生前)的级别接待安排,并托请其向阎王爷报告。[3],死者亲友一定是希望死者在抵达那边的行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关照,这里的“良”应该是男俑中其中之一者的名字,“益”应为女俑中之一者的名字。
这封告地书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农村风俗:
小学时有一年暑假在我姑家,碰巧村里亲戚家有老人过世了,葬礼上给老人扎了轿子、摇钱树、纸牛、纸马、纸人,每个纸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像极了“遂”的那些有名字的木俑一样…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村人总希望自己的亲人到那边能过上这边世间标准的好日子。
当然,这些环节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给这些纸物开光,开光就是通过一种仪式让这些纸糊的事物到了那边世界具有生命并行使如现实世界中它们同类一样的功用。这事儿不简单一般人是做不了的,农村有专门的人做,通过师徒关系传承,一个人可以覆盖周边几个村。
那天请了村东头大毛蛋的爷爷帮忙给这些纸糊的东西开光,夏夜山区萤火虫闪烁时,开光仪式开始了:轮到给纸牛开光,老头手里捏一根缝衣针,边唱边往纸牛周身各个位置扎,这里有规矩,不能乱扎,扎的时候嘴里必须念唱配合,扎眼睛时口里念叨关于眼睛的词语,大意是眼睛在那边要亮,扎牛耳时口里要有形容耳朵的词语,大意是耳朵要灵…扎完纸牛周身,最后往纸牛裆部和肛门补了两针,牛在那边总不能光干活吧,繁殖也是它的重要任务,不知为何扎这两处却默不作声。
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棺室与另外两室之间有门窗相通,棺椁存放在一楼,墓中出土文物在二楼展示,棺椁上方直通二楼,也就是说可以自二楼直接看到一楼的棺椁构造。
死者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距出土时已有2142年。出土时古尸外形基本完整,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4]
椁的外部,二楼还有另外一处直通一楼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直接看到躺在一楼的墓主以及堆放在墓主右侧的解剖出的墓主脑髓和内藏,放眼看去很是惊悚,惊悚是因为不仅现场恐怖,墓主完好的形体很容易让人浮想出墓主屈身坐起的场面:抬头望望上面的人,再冷不丁地问一句“今是何世”…所以,没敢拍照。
漆壶
墓中出土的漆木器,相当精美:
漆木器
大多为战国时期的漆木器,很遗憾里面光线实在太暗,有些没有拍到。
战国虎座鸟架鼓,由卧虎、立凤和鼓三部分组成,现场看非常震撼,由于灯光限制,很难拍到清晰的正面照。见到此物我开始怀疑李白诗“虎鼓瑟兮鸾回车”描述的东西是不是眼前这样。
战国木辟邪,长69.5厘米,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用树根雕成,兽首,四足,头上昂,嘴微张,露齿,短卷尾,作行走状。四肢呈竹节状,两前肢位于躯干右侧,两后肢位于躯干左侧,四肢上分别雕有蛇、蛇噬蛙、四脚蛇噬雀等图案,造型奇特,是我国最早的根雕艺术品[2]。
漆圆盘
盘内花鸟花纹细节
虎座飞鸟,是东周楚墓中特有的神器,卧虎背上立着振翅欲飞的凤鸟,凤鸟背上插一对麋鹿角。
虎座飞鸟细节
-
虎座飞鸟鸟身
-
虎座飞鸟鸟首
战国猪形酒具盒,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器身花纹细致复杂精美。
猪形酒具盒器身图案
战国卧鹿
卧鹿的小配饰
彩绘木雕漆座屏,彩绘已经脱落变黑了,展馆有出土时拍摄的彩照,光彩夺人。
漆樽
西汉漆卮,卮为酒器。
西汉漆卮盖子
西汉漆奁,奁为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漆豆,简直美不胜收,看细节。
鸳鸯漆豆细节,造型、纹饰、色彩、做工和整体风格简直妙不可言。
西汉漆壶
漆案
龟盾,只拍到展馆墙壁上的说明图片。
战国镇墓兽
双头镇墓兽
丝织品
荆州博物馆的丝织品大多出自同一座战国古墓,单单一座墓就能奢侈华丽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可以窥见楚国贵族们的实力之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就是对楚国国力的肯定、赞叹和敬畏。排除政治原因,不难明白当那些春秋霸主们还是xx公的时候,楚国君主便敢称王了。
战国塔形纹锦
战国舞人动物纹锦
战国菱格六边形纹绦,马山一号墓出土
装镜子用的(原件)
战国龙凤虎纹绣罗(原件),罗的制作技术已失传,如今已无法复制,下方的复制品是以绢替代的,绢不具备罗的轻、薄的质感。[5]
战国龙凤虎纹绣罗(复制品)
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棉裤(原件),碰巧这件遇到讲解了,说它是天下第一裤。
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棉裤局部(原件)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局部(复制品),这件复制品并没有100%完成。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局部(复制品)
天下第一被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原件)[6]
开元观
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位于紧挨着荆州博物馆的右侧,门前一对两米多高的大石狮子,这是只雄性,怀里抱着球。
大殿,典型的高台建筑,就在凤凰山168号墓大门入口右侧,目前两处是联通的
观里的石塔
开元观右侧不远处就是荆州古城墙了,不过楚国都城郢却在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目前正在开发中。
在主流的传媒宣传中荆州这座城市被渲染了太多浓重的三国色彩,以致于荆州被烙上了抹不掉的三国烙印,短短百年的三国传说却盖过了绵延八百年的楚国历史积淀,根源就在于这种喧宾夺主片面的错误宣传,就像当下的电视剧热衷于满清宫廷题材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的历史好像只有清代,清朝是一个讨人厌的朝代。
那个青铜器是真的 :)
楚文化自带水的属性,但崇拜的却是火。
在我心中,有关荆楚大地最美丽的一句话莫过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棵树人 有没有可能跟楚地的气候有关,再加上羌人跟三苗融合,惟楚有才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