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下)

游记

本文整理的是国博楼上的新入藏文物特展和古代青铜器艺术展的部分青铜器。

商后期至西周早期亚束父丁方觚,器内底铸铭文“亚束父丁”,这是一件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矮体方觚,价值连城。
商后期至西周早期亚束父丁方觚

商后期龟鱼纹盘,盘内底中央饰龟纹,内壁饰三条鱼纹

商后期龟鱼纹盘

商后期·冉方彝,铸造精美,具有典型的三层花结构
商后期·冉方彝

商后期·龙纹刀,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很难想象这是一把青铜刀,刀背棱脊镂空,刀身饰龙纹
商后期·龙纹刀

商后期·青铜钺,一件硕大的呲牙裂嘴青铜钺,眉、目、耳、鼻、口、耳一应俱全,从没见过如此滑稽、可爱的青铜器,1965年山东省益都市(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
兽面纹铜钺

后母戊鼎,上学时历史课本中称其为司母戊鼎,现改叫后母戊鼎了,原藏于南京博物院,重达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文“后母戊”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鼎耳,鼎耳正面饰双虎食人首纹,后母戊鼎出土后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砸掉一只耳朵,以下两张图是后母戊鼎的两只鼎耳
后母戊鼎鼎耳

后母戊鼎鼎耳,这只鼎耳是遗失后修复的,对比上方的原装鼎耳可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后母戊鼎鼎耳

后母戊鼎鼎耳侧面云雷地纹上饰双鱼纹,鱼纹呈背脊鸟瞰展开状,故双目、双鳍、双尾
后母戊鼎鼎耳侧面

后母戊鼎鼎身纹饰
后母戊鼎鼎身纹饰

妇好饕餮纹青铜觥,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普遍锈蚀比较严重,其实器身遍布纹饰
妇好青铜觥

后□母斝,妇好墓出土的斝,器口缘下内壁铸有铭文“后□母”
后□母斝

妇好玉援青铜内戈,援末端嵌入青铜内之中,阑将青铜内分为两部分,靠近玉援侧的部分为长方形,上以绿松石嵌作饕餮纹,另一侧则作鸟形,歧冠,“臣”字状目,钩喙,卷尾,通体嵌绿松石,制作极其精美,妇好墓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丰富,制作精良,可以说占据了国博的半边天,举足轻重,除了地下一层展厅,楼上的玉器展厅仍陈列着大量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不但嫁了个好丈夫,本身又是上进的女强人,这大概就是妇好成功的秘密吧
妇好玉援青铜内戈

妇好饕餮纹方彝,器身口缘长边一侧内壁与器盖内长边一侧中部均铸有铭文“亚启”
妇好方彝

子龙鼎,大型圆鼎,器形庄重威严,却透露着强烈的动感,传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失海外,2006年4月国家花重金从海外回购,国博的数据库中对此鼎年代的标注是“商 商后期 商末周初”,透露着强烈的心理暗示,很明显连续三个“商”字的出现是很想将它定格在商代的
商末周初·子龙鼎

周武王时期·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后屡经辗转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四耳方座青铜簋,是西周初期独有的样式,簋身和方座装饰两两相对的夔纹,夔体卷曲,状如蜗牛,这种体态的夔纹也是周初特征。天亡簋内底有78字铭文,记述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祭告其父周文王,并取代商王的地位来祭祀天上神帝。作器者天亡襄助武王举行仪式,祭祀典礼之后,武王举行盛大的宴享,天亡受赏赐,铸造这件簋来铭记荣宠
天亡簋

周康王时期·大盂鼎,器形端庄稳重,与毛公鼎和大克鼎并称海内三宝,出土于清道光年间,原藏上海博物馆,1951年潘达于女士将大盂鼎、大克鼎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大盂鼎被传唤入国博,国家博物馆的数据库中对大盂鼎仍标记着“1951年潘达于女士捐赠”的字样,说真的,人家当初捐赠的明确对象是上海博物馆
周康王时期·大盂鼎

周昭王时期·乳丁纹簋(鼒簋),器内底铸铭文2行10字,记载周昭王南征荆楚之事。很不幸,伐楚的结果是周昭王身遭不测
周昭王时期·乳丁纹

周穆王时期·䚄簋,器内底铸铭文11行110字,记述了周穆王廿四年九月庚寅之日册命䚄为“家司马”之事。铭文中年、月、月相、日,时间要素俱全,且作器者之名可与西周中期众多青铜器相系联,对于西周王年的断代意义重大
西周中期·䚄簋

西周中期·重环纹簠,簠出现于西周中期,延续至春秋时期
西周中期·重环纹簠

西周中期·作册吴盉,器盖遗失,器内底铸铭文6行60字,作册吴盉是近年面世的一件重要有铭青铜器,虽然铭文不长,但其器主“作册吴”曾出现于多篇重要铭文中;而且其纪年高达三十年,铭文历日“四要素”俱全,对于西周铜器断代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出处
西周中期·作册吴盉

西周·潶伯卣,直筒提梁卣(圆柱形),非常罕见,1972年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器内底与盖内同铭:“潶伯作宝尊彝”
西周·潶伯卣

春秋早期·鸱鸮形马胄饰,2011年郭焱先生捐赠,它们出自遭群体性盗掘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盗出后被贩卖至欧洲,历经几次转手终于回到中国
春秋早期·鸱鸮形马胄饰

战国(魏)·错金银云纹车饰
战国(魏)·错金银云纹车饰

战国(魏)·错金银云纹车饰,异常华美,错的好,错的妙
战国(魏)·错金银云纹车饰

春秋中晚期·楚王鼎,这是一件楚王为女儿制作的陪嫁嫁妆,嫁入之地正是随国
春秋中晚期·楚王鼎

春秋晚期·莲盖蟠螭纹壶,一对,器盖7瓣莲花瓣,两侧各置一回首虎耳,器身密密麻麻布满了蟠螭纹,纹饰繁缛华丽、工艺复杂
春秋晚期·莲盖蟠螭纹壶

春秋晚期·王子臣俎,俎面两端铸有8字鸟篆铭文,为现存唯一带有铭文的铜俎
春秋晚期·王子臣俎

战国早期·虎足青铜器座,造型奇特巧妙
战国早期·虎足青铜器座

战国(燕)·龙虎纹盘,1952年河北唐山贾各庄18号墓出土,盘底的龙纹形象似乎有明清龙形象的影子,双目圆睁,角、须、鳞、足俱全。
战国早期(燕)·龙虎纹盘

战国中期·嵌孔雀石几何勾连云纹钫,错红铜+镶嵌孔雀石,代表了战国错金银和镶嵌工艺的顶级水准
战国中期·嵌孔雀石几何勾连云纹钫

战国中期·鹰首提梁壶,鹰首作盖,双目圆睁,喙可灵活开闭
战国中期·鹰首提梁壶

战国中期·错金银云纹青铜鼎,实物非常精美,器身满饰错金银云纹,精巧华美,将错彩镂金诠释的无以言表
战国中期·错金银云纹青铜鼎

战国中期·错金银云纹青铜鼎

战国(魏)·绹纹镦,比较特别,器盖上也有三足,像两只对扣的鼎,很纳闷,如何确认它不被倒置,看上去正反都一样。
战国(魏)·陶纹镦

战国末期(秦)·五年相邦吕不韦戈,原藏于上海博物馆,戈胡部两侧均刻铭文,正面:“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背面:“诏事 属邦”,铭文中“图”,为地名。“丞蕺、工寅”为督造官员与工匠。此器是战国晚期青铜器物勒工名的代表之一,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物勒工名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追究责任
战国(秦)·五年相邦吕不韦戈

回复 蒙牛慢燃奶昔 取消回复

评论(20)

  1. Pingback国博青铜器特展 – 旅行漫记
  2. 独元殇

    oh,司母戊大方鼎在这啊